
海南省人民医院200名医护人员星夜驰援三亚抗疫。

⬅省医多学科联动全力救治三亚患者。
又是一次没有硝烟的战场!对海南省人民医院的全体职工而言,这是一场既熟悉又陌生的战疫。
熟悉,因为自2020年以来,无论在省内抗疫还是赴省外援助,从不缺少省人民医院的主力军身影。陌生,是因为此次疫情省内多点蔓延,要扛得住防疫职责又要守得住省内危急重症患者治疗保障,省医面临新的考验!
红色旗帜、白色战衣、责任在肩、使命在前!海南省人民医院上下4000余人,心怀“人民健康至上”初心,不畏、不惧,拼尽全力书写“省医担当”!
一面旗帜引领抗疫
医院党委会牵头统筹疫情防控
当8月1日三亚出现第1例确诊病例后,以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姜鸿彦为组长的海南省人民医院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便敏锐地察觉到这波疫情的特殊性。
连续三天院内紧急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全员备战,随时迎接大仗……全员对阵疫情,整个过程迅速、有序地进行,从上至下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作战。
从8月5日起,海南省人民医院的党委会牵头研判分析疫情形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保障医疗安全。
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备至、医院党委的有力号召,让海南省人民医院全体员工有了抗击疫情不惧风雨的勇气和劈波斩浪的力量。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困难当前,唯有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才能突破疫情阴霾的天空,迎来万丈光芒。
一个底线绝不失守
关口前移 精准分区分类防范院内感染
“防范院内感染是医院各项工作能够持续开展的底线,绝不能失守!”姜鸿彦这条要求,是两年多来与疫情作战的经验所得。三亚疫情发生后,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便进行医院内区域风险分级管控,既保证涉疫区域的精准防控,又保证必要的医疗运转需求。“迅速排查医院内涉疫人群,对不同风险人群提出管控建议,科学精准防控。”院感疾控部部长吴彪介绍,凭借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多年的抗疫经验,吴彪配合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很快便拿出了一套完整的应急方案——
将预检分诊搬到大门口。“您好,请配合查验健康码、行程码、核酸采样记录。”由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每天早上7点便到达门诊岗位值守,他们的任务是对患者进行“一问二扫三核验”,根据核酸结果及中高风险疫区分流就诊通道,“细节决定成败,将关口前移,守住大门口。这是防疫的重中之重。”海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李亚清说。
实施核酸检验“快检、快出、快报”。“有风险的先检”,根据患者来自疫情风险区的高低情况实施分类核酸检测,以便达到快速评估的效果。
设立第二急诊区及综合缓冲病区。“医院腾空了一栋楼用作全院综合缓冲病区。”医务部部长王琳介绍,综合缓冲区采取“病人不动医生动”的理念,病人从第二急诊过渡到综合缓冲区接受诊疗,由专科医生到综合缓冲病区为急危重症患者诊治。“综合缓冲病区收治的都是核酸不符合医院就诊要求或者来自疫情中高风险区的急危重症患者。我们的任务是‘排雷’,确保疑难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也确保全院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安全。”感染科副主任吴涛说。
设立院内的转运通道与规范,制订特殊的转运路径。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陈存仁就是临时抽调的院前急诊转运医生之一,他主要的任务是随车转运患者。从第二急诊区到综合病区的绿色通道,院内转运一天高达70多次。“支援院前工作,就是每天重复着将患者过床到转运床上,推上急救车再推到CT床上,检查结束后再推上急救车送回去。”身着厚重的防护服重复院内转运,这无疑是一场体力的消耗战,但支援院前转运的医生毫无怨言。
一种担当名叫省医
支援抗疫足迹覆盖多个市县
此次疫情发生以来,省人民医院调配精兵强将奔赴抗疫战场,核酸采样、核酸检测、院感指导、重症救治、担任志愿者……省医院支援的足迹遍布全省,涵盖三亚、海口、儋州、琼海、万宁、定安、五指山等地。
8月21日晚上,党委委员、副院长陈涛带队,200名精干医护团队开赴三亚支援抗疫。派出的专家团队来自于医院内科、外科、心血管、麻醉科、介入科、超声科、心电图、手术室、医务管理、院感、后勤保障等科室,“队伍中不乏资历深厚的科主任和护士长,相当于组成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小型医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黎程表示,这次的任务相当艰巨,充满了未知的挑战,将整建制接管三亚市中心医院220张床位,主要收治已确诊新冠肺炎的孕产妇、儿童、新生儿、老年人等。
此前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田佳已支援三亚中心医院负压病房,与广东、浙江、海南的重症医学专业医护团队一起抢救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截至8月24日,田佳支援的三亚中心医院已有5名ICU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摆脱了新冠肺炎病毒的感染,无疑给海南人民抗击疫情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每一次扬帆远航都需要照亮灯塔的勇气;每一次砥砺前行都需要坚韧的思想定力。“在院内零感染的基础上,保证全省疑难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并且全力支持海南疫情防控!”这是海南省人民医院的政治担当与历史使命。海南省人民医院也将不负重托、不负嘱托,在接续奋斗中书写亮丽篇章。
一份责任不负生命托付
做疑难急危重症患者的“托底”医院
无论疫情有多凶险,省医院4000多名员工从未退缩。在这里,永远只有枕戈待旦,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
战疫情,也要守本责。救治容不得半点耽误,守护生命是医者本能,省人民医院给众多疑难急危重症患者和家属带来希望。
“无论是核酸阳性还是红码、黄码、核酸是否符合要求,只要是危急重症患者都可以在省医院一站式解决。”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姚嘉表示。为了保证疫情期间“大病有人看,有人托底”,采取“慢病缓收”的原则,按照首保疑难急危重症手术,限期手术限时完成,择期手术有序推进的思路,海南省人民医院打造疫情期间急诊急救“快车道”。并且根据疾病的分类分级,第二急诊接诊疫情中高风险的急危重症,第二门诊接诊疫情中高风险区的疑难疾病。截至目前,第二急诊已收治了700名患者。
“请专家研判该患者是否符合收治综合缓冲病区的要求?”“患者来自高风险疫区,核酸暂不符合院内防疫要求。急需绿色通道手术,请问术后收入综合缓冲病区吗?”吴彪的微信消息提示音一直没有停止,5分钟内“疫情期间住院评估团队”微信群便弹出上百条信息,群聊信息关于疑难急危重症患者的收治流程、院感指导等内容。为有效促进疑难急危重症患者的研判收治工作,医院建立了住院患者评估专家团队,组建6个研判组,每组由2名临床专家与1名院感疾控部的工作人员组成,每日轮流开展工作研判,24小时无间断评估病情,并紧急协调收治综合缓冲区和专科缓冲区患者的入院流程、绿色手术通道,提高就诊效率。
河南的王女士是疫情期间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疑难急危重症患者之一。因疫情滞留三亚,她突发胸背部撕裂样疼痛,被当地医院CT检查确诊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尽管王女士来自疫情高风险区,但海南省人民医院还是为她开启了急诊绿色通道。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堪称‘人体炸弹’,一旦发生其死亡率以每小时1%—2%递增,接近50%的患者于发病后48小时内死亡。必须尽快手术治疗!”心脏外科主任柳德斌表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本身是最危险的大型手术之一,在疫情影响下这个手术更是难上加难。
8月20日凌晨5点,一场多学科协作的特殊战役在负压手术室打响。手术团队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上N95口罩、面屏不间歇坚持8—10小时操作。器械不断传递,手术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夹层已经破裂!”大量暗红色血液从心包切口处不断涌出。幸好手术团队拥有丰富的经验,提前做了动脉插管,及时把出血回输,运转体外循环。经过6个小时奋战,成功完成了冠状动脉开口加固成形、主动脉窦部成形、升主动脉和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接下来是手术的第二个关键环节:止血!这一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小出血点的遗漏,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又经过4小时的浴血奋战,出血彻底止住了,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
(撰文/冯琼 王可 本版图片均由海南省人民医院提供)
数读海南省人民医院支援抗疫
三亚
8月1日200名医护人员支援三亚核酸采样,截至目前采样总量将近100万份
8月21日,200名精干医护人员支援三亚抗疫,接管三亚中心医院220张床位
海口
海口核酸采样支援队支援人次将近7000人次,覆盖海口市秀英区、龙华区等区域;35名医护支援海口某方舱医院
琼海
海南省人民医院派驻博鳌瑞金医院的15名医护驰援琼海核酸采样工作
儋州
重症医学科、心内科CCU、急诊ICU的15名医护驰援儋州中心医院负压病房
万宁
2名医护人员赴万宁中医院督导疫情防控工作
定安、琼中
5名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主动担当,支援当地抗疫工作
五指山
1名医生支援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投身当地抗疫工作
美安实验室
28名医护支援海口美安实验室开展核酸检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