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临城2月16日电 (记者陈岚桦 通讯员符若锋)在自家绿油油的菜地旁,临高县东英镇伴康村村民符盈高兴地告诉记者,他年前顺利地领到了该村发放的承包土地款。他说:“自从村里的财务由县里管理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拿不到承包土地款了。”临高县从2007年底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行“村财县管”模式,将村级财务委托到县会计管理中心管理,并将村级财务纳入县级计算机网络管理,不仅规范了该县的村级财务,也增加了村财收支的透明度,还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临高县会计管理中心主任符秋台告诉记者,过去落后的村级财务管理弊端重重,账目不清、管理混乱、暗箱操作,不仅困扰着村级财务的规范运行,也危害着干群关系。“一支笔、一把算盘、几本流水账”,是过去临高村级财务的典型表现。 “村级财务中的农村土地出让金和承包金,是农村最大的收入来源,群众意见最大, 80%的群众上访与两项问题有关。”对此,临高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林健刚深有感触。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上世纪90年代博厚镇大雅村委会未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擅自外借给单位和个人以及贪污农民土地补偿款886万元,未能追回造成损失。 2007年底,临高县成立了由县纪委、组织部、财政局、会计管理中心等单位负责人组成的“村财县管”领导小组,由县会计管理中心委派到各镇的2—3名会计,成立“村财委托代理服务站”,专门处理村级财务。按照规定,每个村均要在农信社开设账户,所有集体资金收入必须存入账户。用款时,实行收支分流,凭证报销,村干部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支滥用。 记者在波莲镇村财代理服务站看到,该站主管会计邓芳燕轻点鼠标,显示屏列示出61个村组账务的名称。站长林东红告诉记者,该镇全部的行政事业单位和村组的账务,都在电脑中可以显示出来。村级财务几乎所有资金出入都要有凭证,电算化网络管理也使村财务各项往来账目一清二楚。 据介绍,全县目前10个镇,有828个村集体实施了上述管理模式,其中515个村的账务全县联网。 据了解,临高县充分整合了现有会计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电算化网络管理,在不增加一个编制的情况下,全县仅投入27万元就规范了村级财务。 临高县纪委常委黄河介绍,实施“村财县管”的村,村级财务每季度要定期张榜公布,群众对村级资金流入流出一目了然,村里的大项收入和支出都要通过村民大会审议才能通过,使得因财务不清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大幅减少。同时,规范公开的村级财务也使土地出让金和土地承包款及时发到了农民手中,截留、挪用现象得以杜绝。“村财县管”大大增加了村级财务收支透明度,农村基层干部遵守财务的自觉性显著加强,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