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海口5月1日讯 (记者侯小健 通讯员杨奕)历时5年的海南岛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已取得阶段性成果。4月28日至29日,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由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提交的《海南岛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报告》通过了专家评审。调查结果显示,海南岛94.5%的土地为绿色、优质和安全土地,近90%的土壤达到一、二级环境质量水平,污染少。
有关专家称,调查成果显示,海南岛各类生态环境因子质量优良,为建设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该调查成果为海南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翔实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项目承担单位参照土壤、水、海洋沉积物等环境质量标准,对海南岛各生态因子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
著名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本仁教授评价说,海南岛的土壤环境呈原生态的自然状态,为海南生态省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土壤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料。
省地质调查院有关专家称,此次调查其实就是对海南土地进行全面“体检”,查清土地健康状况,建立海南岛土壤与沉积物中52种元素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据了解,调查首次获得了海南岛表层土壤、深层土壤、近岸海域沉积物中54项指标,全岛地表水、浅层地下水36项指标的高精度地球化学数据。
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标准相比,海南岛土壤中农作物养分分布不均,大部分农用地缺少有机质、氮和磷,钾只在南部花岗岩地区含量丰富。另外,调查首次在海南岛发现了面积达9545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并初步研究了土壤硒来源和硒的地球化学行为,提出了富硒土壤开发利用建议,为富硒农产品生产规划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华博士认为,该调查成果为海南省农业生产科学施肥提供了全新资料,为规划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开发稀有品质农产品提出了方向。
根据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与组合特征,综合海南岛区域地质与成矿规律,调查报告圈出了海南岛铁、锆、钛、铝、金、钼、铅、锌等矿种17个找矿远景区。另外,首次在海南岛西部近岸海域发现和评价了5个锆钛砂矿矿体,蕴藏量丰富,展示了海南岛西部浅海区锆钛砂矿资源的良好前景。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廖香俊研究员说,该成果为新形势下规划海南省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了全新依据,海南地质矿产勘查开发有望实现新突破。
此次地球化学调查项目由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与我省共同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