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准确掌握全省国有可移动文物的现状和保存、保管以及使用等情况,从9月起,我省开始对国有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大普查。此次可移动文物的普查范围为全省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驻琼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法人所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
日前,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对定安、琼海、临高、儋州四市县的可移动文物进行了初步的普查,发现这些市县的可移动文物资源都比较丰富,保管条件也不错。但是缺乏系统的定级和信息登记。而最让人担忧的是有些单位对文物保护观念淡漠,缺乏热情,如果长此以往,一些珍贵的文物和资料将会面临损毁的危险。可移动文物保护,将会是一场艰辛的长途跋涉。
■ 本报记者 戎海
这次全省可移动文物普查,主要范围包括1949年(含)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各时代重要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有关的代表性实物;1949年后,由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藏品,列入国家文物局《文物出境审核标准》及《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的鉴定标准》目录的;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
作为海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地区,定安、琼海、临高和儋州成为普查小组首批进驻调查的市县。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成员符菁蔚告诉记者,这次调查主要是对重点单位和部门进行一次摸底,了解当地有关部门对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认识和进展情况。可移动文物普查,最终还是需要各单位主动上报,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从这一点上来说,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意识比单纯的普查要更有意义。
地方馆藏文物琳琅满目
在这4个市县的普查中,工作人员发现了大量的文物,其中不仅有常见的瓷器铁器等,也有不少体现海南文化历史的珍贵文物,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和代表性。这次普查的单位大多是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等,所以文物的保存条件都比较好,这些丰富的文物藏品,对于研究海南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等,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在定安,普查员发现了大量的瓷器,陶器和铁器,以及少数玉器,货币,书法,绘画和皇帝圣旨。这些文物分别在1987年和1994年进行了定级,大部分文物备有纸质信息和数字信息,少部分文物未定级或信息不够完整,需要重新定级和定名。
琼海市博物馆由于缺少仓库,文物存放在该市图书馆,但存放环境良好。琼海的文物多为1987年广东省调拨,数量不多,保存状况良好,成色尚佳。多为陶器和瓷器,存在少数青铜器。
儋州文物数量不多,但是质量精良。其中包括了汉代的铜鼓、铜斧,明清时期的石狗、石狮,清代、民国时期的太师椅等。而在民族文物和地方文物方面,则有儋州特色斗笠、牌匾拓片、藤制磨米器、儋州县志、琉球列岛记录手抄本等。这些文物有的是馆藏品,有的则是个人收藏。
相对于其他3个市县,临高的文物保护相对较弱。由于没有博物馆,该县的文物大多保存在文庙中,比较有特点的包括宋代木偶、牌匾木雕、水波纹灰陶瓷片、新时期石斧、秤砣、五彩高脚莲花盘等。
文物保护意识尚待提升
通过这次调研,普查办公室基本了解了4市县的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情况与当地各国有单位文物收藏情况,并发现了一些普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符菁蔚告诉记者,从宏观层面来说,各市县政府对文物普查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技术方面,缺乏具备丰富文物经验的专家进行文物认定;缺乏专业的图像采集人员和相关设备。
据介绍,4市县中,儋州的情况比较令人满意,上级主管部门积极配合,相关资金也已经到位,各项普查措施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而其他3个市县的普查经费都没有拨付到位,相关部门对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意义和重要性依然认识不清,普查工作基本处于停止的状态。
而比意识淡漠更为可怕的是,可移动文物普查员的专业知识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此次普查活动的一大瓶颈。在儋州,普查员们发现了一批民国时期的县志、族谱等,这些都是珍贵的手抄本。还有一本早期的《康熙字典》,也和这些资料一起,散落堆放,缺乏起码的保护措施。而在临高,普查办公室成员还在一个仓库的角落里,发现了胡乱堆放的几个解放前制造的木偶头像,还有一批珍贵的铜币,也只是用袋子扎起来,丢在仓库。
据介绍,由于对这次普查活动认识不足,有的单位因为害怕文物被调拨走,故意隐藏珍贵文物不上报。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的普查只是摸清家底,文物仍旧由原持有人保管。
以点带面促进普查工作
针对这次普查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正在制定下一步工作方案,保证这项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
普查办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计划先选取两个市县作为本次文物普查工作的试点单位,由省普查办根据试点地方的实际具体情况,制作详细的各市县文物普查实施方案计划,并由省普查办与地方普查联合推进落实,通过对普查结果的分析,将成功的普查实施方案与工作经验由点及面行之有效地向全省推广。以月为单位,按时全面收集各市县普查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并汇总分析制作成海南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简报下发到各市县普查办,以达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督促各市县普查工作的效果,以利于普查工作整体掌握。
针对部分技术力量薄弱,文物藏有量较大的单位,省普查办将邀请省内外的专家对尚未定级或存疑文物进行鉴定,编写《海南省国有可移动文物名录》和《可移动文物收藏名录》,建立海南省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系统,编制海南省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让这些散落在全省各地的珍贵文物重新回归大众的视野,让更多的市民和观众能从中领略到文物之美,感受到海南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