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值得我终生努力热爱的事业,而不仅仅是一份维持生存的职业。”初见林炽贤,当问及如何理解教师这份工作时,他如此说道。
1986年,才华横溢的林炽贤从华南师范大学毕业后,本能以优异的成绩申请留校,但他毅然选择返回海南,到当时的自治州师范专科学校,担任了第一届化学系生化专业的班主任和授课老师。
林炽贤认为,教师工作首先要做到两点:一是育人品格;二是教授知识能力。直至今日,林炽贤仍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当接手新的班级,他首先要把学生姓名、爱好了然于心,再根据每个同学的特征因材施教。
从教27年,林炽贤始终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要求自己做到精心设计和精益求精。课堂上,他富于激情又不失幽默,极具亲和力,能很好地与学生互动,同学们非常欢迎这种开放式的授课方式。
虽然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环境,但动物学学科在海南的教育发展历史还较为薄弱。自1986年开始,林炽贤带领团队对动物学教研进行探索和改革。他大胆颠覆以往单一化和教条式的教学模式,建立起符合地域特点的野外实习体系,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在中国教育界,理论学习是本科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但林炽贤认为,应倡导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在学校率先建立开放性课题组,吸纳愿意利用课余时间从事课外研究的学生。这样的学习方式和科研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吸收知识的能力。学生李正成在给林炽贤的信中说:“由于本科阶段的实验积累,读研后我在实验技术、操作的规范性很快得到了导师认可,感谢林老师给我创造这样好的学习机会。”
尽管身兼生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等多重身份,但身份并没有拉远林炽贤和学生的距离,他经常下宿舍、到食堂和同学聊天、吃饭,因此很多师生还是愿意亲切地称呼他为“林老师”。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出身寒门的林炽贤经常会给家庭贫困的学生讲述自己艰难求学的故事,以此激励他们奋斗向上。几年来,他先后以个人工资支持了10多名贫困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合计近5万元。
对于自己获得2013年“全国师德标兵”称号,林炽贤表示感到很意外,“能获得这样的认可很高兴,这都是我为人师者的基本工作,实在不值得夸赞。”(孙慧 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