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给熟人打了电话,希望托关系能让孩子在此次文理分班中被分入重点班。好的班级对将来考大学的他来说至关重要!”近日,家住海口滨海大道的陈女士为孩子“择班”的事情发愁不已,因为孩子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语文成绩较弱,所以,她很担心因为文科成绩影响了此次分班。
记者注意到,随着新学期即将开始,虽然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开设重点班,但家长想要“择班”的心理仍“暗潮涌动”。为此,海口部分中小学在设班、教师分配等管理方面出台了很多办法,以抑制“择班”现象,力争做到教育公平。
现象:
“择校”遭禁“择班”热
暑期招生季,有升学焦虑的家长们为让孩子进一所好学校、好班级可谓操碎了心。“择校”风尚未平息,“择班”风又悄然刮起。
“据说重点班配备的都是学校里最好的老师,哪个家长不想将孩子往里挤?”家住海口海甸岛二东路的郑女士坦言,为让孩子进到心仪的学校,这个夏天,她们可谓绞尽了脑汁,各种打听、托门路,然而,由于招生政策日益公开透明,眼看“择校”门路遭堵,家人无奈放弃,于是又将心思花在“择班”上,希望能分到好班主任、好老师。
“择班”现象屡禁不止,学校管理者也颇为烦恼,一位中学副校长向记者透露,每年开学,都有亲戚朋友想通过自己“走关系”让孩子进入重点班,这让他感到为难。
然而,削尖脑袋一门心思“走后门”、“挤重点”的家长们,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家住海口市骑楼老街附近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孩子成绩不错,所以分班“没怎么让人操心”,孩子靠自己实力进入了重点班,家长为此欣慰不已。
分析:
教育资源不均客观存在
“家长们‘择校’的心情其实可以理解,就如同‘孟母三迁’,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认识优秀的同学以及在完善的教学设备、配备和师资力量较强的班级就读,以奠定一生发展的良好基础。”海口市琼山中学副校长王贤德认为,事实上,各类重点班的存在也是应试教育下的产物,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不过,校长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家长们在不考虑孩子自身发展状况的前提下,以讹传讹盲目追求重点班,加剧了“择班”现象,平添了无谓的焦虑。
海口市第九小学校长陈基华认为,“择班”风气的形成,主要源于家长们私下打听哪位老师教学态度好、教学水平高等信息,但其实很多家长的信息并不准确,甚至对某些学校和老师有误解,容易以讹传讹,盲目跟风加剧了“择班”需求,也不利于维护招生秩序,影响教育公平。
对策:
理性看待“择班”
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择班”如何得到缓解和平息,除了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促进中小学招生、分班的公开透明外,家长们盲目跟风攀比的心态也需从根本上剔除。
王贤德表示,重点班授课进度快、课程任务繁重并不适用于全部学生,因此,家长没必要盲目跟风一定要进重点班,而是应该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据介绍,避免“择班”风气蔓延,琼山中学目前采取的是“蛇形分班”措施,即将成绩优异的学生错落分布不同班级,以得到一个师资、尖子生平均分配的教学环境。
与此同时,海口市第九小学也采取了平行班的制度。陈基华介绍,九小从一年级至六年级均采取平行班,学生按男女生比例随机安排到各个班集体中,班主任的任教班级通过抽签决定,并且每个阶段都会对针对不同老师的优缺点进行合理调配,实现教学资源的均衡分配。
“在分班前,学校会统一召开家长会,对一些有择班疑惑的家长进行解答。也希望家长们不要过分强调‘老师的作用’,孩子的良好发展是需要在社会和老师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老师只是其中一个部分,而且,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优势,所以,希望家长们要相信学校,相信学校会公平合理地调配资源,不要盲目跟风。”陈基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