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为了提取公积金供子女上学,在海口工作的老张多次回到老家办贫困证明。在跑第5趟时,当地民政部门才称,要办这个证明,光靠工作单位和村委会的证明还不够,要先进入民政部门低收入家庭系统。而要申请进入这个系统,整个流程完成,估计至少得两个月。新闻见报后,当地民政部门负责同志登门道歉,并特事特办,为其开具了家庭贫困证明。
民政部门本来打算按老思路、老办法,严格走程序开证明,从法理上说没什么问题。但从方便群众的角度上看,这个时间好像就有点长了。我们可以简单算一下,从获取高校录取通知书到开学,一般也就一个多月,而光进入这个低收入家庭系统就要花两个月时间,这还只是提取公积金的前置条件。这样算来,对之前没有在低收入家庭系统里的家庭来说,他们要申请提取公积金交学费,完全按程序办事,肯定来不及。如此,这一便民政策的积极效应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群众的权利就得不到充分保障。
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在处理这类事情的时候,要坚持服务宗旨,要具有便民情怀,尽可能缩短办事时间,让符合条件的家庭能早点取出公积金。而要查明一个家庭是不是贫困,符不符合条件,未必只有一种思路和办法,可以看有关证明,可以电话核实,可以登门查访……只要有一颗为群众办实事、谋福利的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情况摸清楚了,查明白了,就可以为群众尽快开出贫困证明,开通提取公积金升学的绿色通道。值得肯定的是,当地民政部门及时认识到了这一点,在充分核查调研后,为老张开具了贫困证明,解了群众的燃眉之急。这样做,既坚持了原则,又方便了群众,可谓一举两得。
服务群众,方便群众,不能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更应该落实到行动上。而是不是落实到行动上了,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就是,面对群众的燃眉之急,有没有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去解决,能不能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而这,恐怕正是一些公务人员在践行群众路线中需要提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