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元棣是浙江宁海人。据资料所载,他是举人榜的副榜备取生,在清光绪二十五至二十七年间曾任崖州知州。作为一个封建地方官吏,其从政有时代带给他的历史局限,但他对《崖州志》纂修所作的贡献不容置疑。1899年秋7月到任,1900年5月就开局纂修。之前,《崖州志》已在康熙年间成书,乾隆年间又加以增辑,可惜原书有失简略,而且经过百余年变迁,许多情况已经发生较大变化。面对这种情况,当时吉大文、唐镜沅等人,皆有志重修《崖州志》,但最终因难于筹措巨额资金而被迫放弃。一到任,钟元棣就找了后来担任纂修主笔的张嶲、邢定纶、赵明经等人商议,敲定此事。为解燃眉之急,他还“捐廉百金为之倡”。州官带头捐款,人们深受鼓舞,许多绅士踊跃醵聚巨资,使重修《崖州志》一事有了经费支撑。这些史实,在钟元棣、邢定纶撰写的《重修<崖州志>序》两文中均有明确的记载,并互为印证。这部地方志书,“搜罗较广,纪事颇详。志述所及,上溯汉唐,下至清末。凡疆土沿革,气候潮夕,风土人物,典制艺文,无不各具其要。”可以说,这是一项有价值的地方文化工程。
钟元棣从政之余,还撰文赋诗,记山川之胜。他跟吉大文等人一道,为崖州新八景各赋诗一首,给读者留下许多同题佳作。
钟载于《崖州志》中的《鳌山叠翠》,是崖州新八景诗一佳构:
一山横海镇中流,翡翠屏开护此州。
破晓烟痕飞岭岫,入秋岚影罩城楼。
云堆螺髻千层耸,雨洗蛾眉半壁收。
如此佳名如此景,问谁拾级到峰头?
鳌山即南山,如今它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钟元棣的诗,写的是南山的自然美。读着诗,南山翠色仿佛扑面而来,我仿佛置身于110多年的环境之中。
南山高虽然只有478多米,但它枕海壁立,形势险要,历来被视为崖州的屏障。诗的起句,运用“横海镇中流”五个字,状貌南山横亘、像中流砥柱威镇海边的气势,可谓先声夺人。“翡翠”一句,把南山比喻为开屏的翡翠鸟护住崖州,把色彩的描绘和动态的刻画结合起来描绘出了山的“翠”色。
颔联不着一“翠”字,但细品不难发现诗人的用意。“破晓”一句写清晨的山。由于山色苍翠,山岚飞过山岭洞壑,便如烟一样留下痕迹。山色不仅显出动感,烟痕更反衬出它的苍翠,富有诗情画意。“入秋”一句,依然写南山的清晨,但这是秋天的清晨。云淡山翠,山的雾气投下影子,才能笼罩着崖州城楼。这种不写之写,让读者想见那南山的翠色。
劲联写雨后的南山。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南山的层峦叠嶂比喻为妇人的螺髻。当然,这并不是诗人的首创。唐朝诗人韩愈写桂林山水时,就写下“水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句子。而诗人也有自己的创新,用“雨洗蛾眉”写出南山的雨景,写出雨丝掩映下山色的苍翠。
诗人的笔墨不断变换着视角和手法,徐徐展开了一幅南山翠色的立体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