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浪微博一网友曝料称,“上海仁济医院没有公告,今天(6月19日)突然关门休息。大量病人从远处请假赶来,不能就医。”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大批网友的不满:不开门诊,让这么多看病的老百姓怎么办?不开门诊,为什么不提前通知?
此事发生后,医院紧急结束放假,恢复门诊,但是很多病人还是不买账。医院到底有没有提前通知?上海市仁济医院的新浪官方微博称,该院从6月8日起已通过医院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医院大门前的公告处等渠道,向社会公告了端午节医护人员休假安排。
在国外,医生都被强迫休假,而在中国,医生休假却十分困难。海南日报记者近日对我省部分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休假情况进行了调查。
“别人盼放假,我们害怕放假”
休假是每个工作者的基本权利,目的是保证工作者能张弛有度,在放松身心后更好地投入工作。而医生的工作环境一直以压力大、强度大而著称,很多连轴转的中国医生被迫成为“无假日医生”。
6月28日是周日。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一线医生关小容必须像平常一样准时到位上班,这一天她甚至比平时更忙。
“别人盼着放假,我们却害怕放假,因为一放假,不管是急诊的病人还是非急诊病人都要往急诊送,周末一天的门诊量比平时要多出100多人。”关小容告诉记者,在急诊科工作7年间,她从来没有陪儿子过过一次完整的周末。“儿子现在都不跟我亲了!”说到这里,脸上一直挂着淡淡笑容的关小容,眼圈泛红了。
“你不上班,没有人替你轮班,就算医院让你休,都休不了。”海口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付斌告诉记者,他从医30多年来,从来没有休过一次公休假和探亲假,即使现在已经是科室主任,也没有时间休假,周末也要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随时待命。
“每次接到电话,精神高度紧张,因为只要打给我,肯定都是危重病号。”付斌说。
休假已经成为许多医生的奢望。一项医生休假情况的调查显示:97%的医生不能每年休假,48%的医生每天工作时间在8~10个小时,17%的人每天工作在12小时以上。
国外“强迫医生休假”做法可借鉴
相比于国内医生不能休假的情况,国外却逼着医生休假。
付斌曾在巴黎大学附属医院学习过一段时间,那里大多数医生每周工作时间是严格限定的,每周工作时间固定为32小时,超时工作医院须支付高昂的加班费。医院为节约成本,一般会对超过合同工作时间的医生进行强行休假。
“国外针对医生身体状况要求有一系列规定,但在中国却没有。”付斌告诉记者,他身边的医生同行大部分都在超负荷工作,一周的工作量是国外的2倍还多。
“就比如在欧洲开车,开4个小时,会有行车记录系统主动提示驾驶员停车休息,否则属于违法,但是中国却没有这样的制度。”付斌告诉记者,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医生一旦长期处于精疲力竭的状态,便很难对工作投入热情,觉得自己就像是“机器”。长此以往,显然与人性化背道而驰。
据我国一项医生群体健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八成医生处于亚健康状态,逾七成医生有颈椎病,六成医生有不同程度胃病,逾五成医生受失眠困扰。
近年来,医生因过度疲劳导致死亡的案例频发。应付临床、教学、科研让医生“身累”,而医患关系的紧张,社会对医生群体的不理解也让很多医生“心累”。医生的过度疲劳不仅会危害医生的身体健康,长期的疲劳和抑郁也可能会对病人的安全产生潜在影响。
医生休假权如何保障?
日常工作中,为什么医生休假这么难?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欧阳艳红认为,优质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无论大病、小病都喜欢往大医院跑,让大医院的医生不堪重负。此外,大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也没有相应上升,是导致医生休假难的根本原因。
医院休假难在哪?有关专家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原因:一、由于医院和员工地位不对等,公立医院领导多出于政绩考虑,私立医院则更多出于经济考虑,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剥夺职工应有的休息权;二、医疗人才供大于求,城市医院劳资双方关系不对等,资方相对强势,劳动者竞争压力大,维权底气不足,很少有人会因休假而进行正当维权;三、我国医院用人体制多样化,部分医院用人公信力缺乏,医院对部分中低端人才就业保障也不完善,医护人员缺乏安全感。所以,除非某个医生不想在本院干下去了,否则是不会到仲裁机构要求休假权的。
那么,医生休假权利谁来保证?欧阳艳红建议,在可行范围内,允许并鼓励医生带薪休假,实在不能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假的医护人员,可以采取补假的方式,给医生身体“加油充电”的机会,这不仅仅是为医生的利益,更是为患者的健康着想。
另外,要完善就诊预约制度,平衡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医院的医疗力量,分流病患。尤其是急诊要建立合理的转入制度,将普通病号转入普通门诊,以减轻门诊负担,最重要的是为抢救重病号赢得时间和医疗资源。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责任,就算牺牲假期也毫无怨言。但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更希望得到患者的体谅和理解。”欧阳艳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