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婧
我以为我再也站不起来了,真的根本没想到啊!”去年,在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骨科病房里,84岁的张奶奶不慎摔伤后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术。一个月后,她重新站了起来。给高龄患者实施手术一直是业界难题,而张奶奶的主刀医生、骨科主任潘富文用“金刚钻”,揽下了这个“瓷器活”。
去年11月,张奶奶在三亚家中摔倒,导致左侧股骨颈骨折。由于老人家曾经做过心脏搭桥术,加之84岁高龄,伴有骨质疏松症状,这样的身体状况是保守治疗还是接受手术?“手术创伤会加重心脏负担,最怕手术台上出现心脏骤停,可如果不实施手术治疗让她站起来,患者会逐渐发生褥疮、肺部感染、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可能最终活不过两个月。”对家属来说,无论哪种可能都没法让人接受。
面对张奶奶渴望站起来的眼神,潘富文决定迎接挑战。他反复组织了多次全科术前讨论,邀请麻醉科、心脏内科等多个相关科室联合会诊,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为张奶奶制定了周全的手术计划。
“高龄老人手术台上多呆一分钟就多一份危险,必须要又快又准地完成手术。”最后,潘富文只用了40分钟就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老人成了潘富文的“重点保护对象”,每天亲自查房并嘱咐其家属护理的注意事项。张奶奶的女儿不禁感叹,“你们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都很好!”
从医多年,潘富文曾先后在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省中医院工作,2011年到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工作。他精湛的医术在2009年任海南省中医院骨科主任就有了精彩表现。潘富文当时的助手、海南省中医院骨创伤科主任胡万钧回忆道,当年,该院骨科接诊了万宁市一名髋关节结核患者。潘富文和另外一名西医医生主张动手术清除病灶,却遭到了另外10名中医的集体反对。
当时,一名主任中医医师劝潘富文,“髋关节结核病很少手术治疗的先例,还是保守治疗为主,动刀太危险了。”潘富文并不同意这种看法,果断表示,“久病成灶,这样的晚期病人,不尽快手术清除毒素的话,就真的救不过来了。”
本着为病人生命负责的原则,潘富文在接下来的四次集体讨论会中,用详细的手术方案和相关成功案例成功说服其他医生。而潘富文也通过这次手术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
三年中,胡万钧还常常跟着潘富文一起到市县给病人做了20多次回访。“他对每一个亲自主刀的病人,都会跟踪其后期恢复情况。有时是打电话询问,一些家里穷困、来海口复诊不方便的病人,他就带我一起上门回访。”胡万钧说。
“他一直要求科里的医护人员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重视患者的情绪。如果患者有疑问,要尽量放下手头的事情及时答复。”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骨科主治医生韩耀光说。
韩耀光表示,潘主任每天上午都提前半个小时去查房,了解重点病患的动态。他的查房与一般医生不同,会询问患者是否知道自己的管床医生和护士名字,是否了解自己的病情。如果患者不了解,他就会去追问相关责任人。去年,该院骨科没有发生过一例医疗纠纷。
医生责任大于山,每做一次手术,医生面临的压力用“走钢丝”来形容都毫不夸张。当年和潘富文一起毕业后进入海口市人民医院外科工作的医生中,5个人已经改行。“无论社会怎么变,医生的职责永远是治病救人。我希望帮助更多骨伤患者站起来。”这就是潘富文简单又朴素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