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一个帖子,一位年轻的母亲开着名车送女儿到贵族小学寄宿。母亲对孩子说:妈妈为了赚更多的钱,将来送你到更好的学校学习,没时间陪你,你恨妈妈吗?女儿说不恨。接着女儿又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也赚很多的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母亲听后一脚刹车停在路边放声痛哭。
看到这个帖子,令人唏嘘不已。一谈到留守儿童,人们通常会想到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然而,如今城里也出现了很多“隐形”留守儿童。平时,父母为了工作把孩子交给奶奶、姥姥或者为了方便让孩子直接住校。还有太多的家庭,孩子坐在沙发这头看动画片,爸爸在沙发那头玩手游;孩子在玩乐高,妈妈在旁边看手机逛淘宝。饭后,和孩子出去散步,父母一手牵着孩子,一边还不忘看看有没有人给自己的朋友圈点赞。
说起留守儿童,我就曾经有过类似的个人经历。父母为了生弟弟,把我和妹妹分别寄养在奶奶和外婆家。我从小和堂哥堂姐一起长大,总觉得自己是外人,受了欺负也不敢吱声,一年难得见几回父母。一次,堂哥堂姐捉弄我,把房门锁住不让我进屋。晚上,打完牌回来的奶奶开门才把我抱回家。那样的经历在我心里留下的阴影是无法磨灭的,委屈无人诉说,对于父母的责怪怨恨更不会减少。那种渴望与别人亲近又害怕和人走得太近的感觉至今挥之不去。
在大城市生活的父母,或出于生活的压力,或出于工作的限制,或想要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亲戚或托管学校“寄养”。他们少则一周见一次孩子,多则半年甚至更久才和孩子相聚一次。这些父母为了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拼尽了全力。但是,一旦孩子连最基本的安全感都没有,再多的物质也无济于事。
有些爸妈说,“我知道这样对孩子不好,但工作实在忙,没办法。”为事业打拼,不是对孩子撒手不管的理由。请问各位爸妈,平时真的挤不出一点时间陪陪孩子吗?很多家长总是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拼命赚钱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温馨的陪伴以及父母的爱,是一个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品。年幼时父母的高质量陪伴,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有的孩子虽然生活在父母身边,物质条件优越,但是缺少父母高质量的心灵陪伴,依旧是“隐形”留守儿童。
我认为,每天哪怕只有半个小时和孩子相处,只要是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地陪伴,都是有意义的!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永远是孩子最好的学校。多陪陪孩子吧,别让孩子的心“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