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接种疫苗为何如此重要?宝宝出生后该如何进行疫苗接种?接种疫苗后如果有异常反应该怎么办?针对这些家长们关心的问题,海南省疾控中心专家给出了答案。
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海南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我国疫苗分为两大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所有适龄儿童都应按规定接种;二类疫苗是自费并自愿接种的。目前通过接种一类免费疫苗可以预防新生儿结核性脑膜炎、乙肝、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等12种传染病。
接种疫苗后有什么反应吗?
接种疫苗绝大多数是安全的,但有时也会发生某些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少数儿童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如低热、局部红肿、硬结等症状,为一过性,一般3-5天即消失。有个别儿童会出现高热、无菌化脓、皮疹等,一般对症治疗短期可恢复,对机体无害。但有极个别儿童会出现其他罕见的严重异常反应。因此孩子接种完疫苗后必须在接种点停留观察30分钟,以便一旦出现严重异常反应能及时进行救护。孩子接种回家后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一旦发现有可能是不良反应的,如孩子反应程度较重、哭闹不止、高烧不退等症状的、或可能偶合其他疾病的,要及时送孩子就医并及时报告接种单位。
什么情况不宜接种疫苗?
假如宝宝出现了以下情况时,专家建议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1.对接种的疫苗任何成分过敏者。
2.有严重心、肝、肾等疾病和结核病者(体质较差,患病器官不堪重负)。
3.神经系统疾病者,如癫痫、脑发育不全、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4.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5.先天性免疫缺陷不能接种疫苗、免疫功能低下者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6.有哮喘、荨麻疹、风疹块等过敏体质者(可能对疫苗的某些成分过敏)。
7.既往接种疫苗曾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等。
8.有疫苗说明书中规定的禁忌症者。
专家也指出,不宜接种者通常有基础疾病,他们感染疫苗针对疾病的预后可能比健康者差,从这个角度而言,不宜接种者比健康者更需要接种。不宜接种者应该权衡不接种导致的患病风险与接种后效果不佳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之后再做出决定。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预防接种不应有太多禁忌症,与预防接种的好处相比,其不良的影响通常是轻微而且低风险的。疫苗接种绝大多数是安全的,家长不能听信谣言,因噎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