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冯琼
近日,一则《致命的感冒:引发病毒性心肌炎,24岁川妹右腿被迫截肢》的新闻引发关注。文中讲述一位24岁女孩,从感冒发病到住进重症监护室,再到右腿截肢,短短一个月内遭受重大变故。
最初发病,她和家人都以为,普通感冒休息一下吃点药就好了。但始料未及的是,一场感冒引发的效应会如此之大——除了高达几十万元的治疗费用外,她还失去了右腿。
那么,什么是暴发性心肌炎?哪些人是高危人群?怎样避免这种疾病的发生?近日,记者采访了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吴忠和海口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陈漠水。
病毒性心肌炎初期易误诊
“暴发性心肌炎很难预防,一旦起病,往往是凶多吉少,它的进展非常快。”海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吴忠说。
“凶险”,这是海口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陈漠水对暴发性心肌炎最大的感触。他说,暴发性心肌炎是病毒性心肌炎中的重症期表现。轻的病毒性心肌炎大都可以治愈,只要注意休息即可。而暴发性心肌炎相当于急性重症心肌炎,会使患者突然之间出现恶性心律失常,诱发猝死,死亡率高达70%~80%。
吴忠说,病毒性心肌炎早期症状可以是呼吸困难、憋气、气喘、乏力、胸闷、胸痛、拉肚子、呕吐,还可能处于低血压状态,出现晕厥、休克,甚至猝死。所以,很多情况下,早期表现为消化系统的症状,如腹痛、腹泻等,初期很容易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或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由于病毒性心肌炎初期与感冒的症状几乎难以区分,所以光靠医生听诊是难以判断的。”吴忠说,一般来讲,感冒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但当出现喘气费力、胸闷、心悸、胸口有轻微疼痛时,就需立即就医,通过心肌酶、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来判断是否患有暴发性心肌炎。
“当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时,如昏厥、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一定要到有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设备的医院抢救。”吴忠提醒,目前暴发性心肌炎的救治成功率已经达到70%以上。
幼儿和青壮年更要当心
“临床发现,大部分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在发病半个月内患过不同程度的感冒,以至于很多患者误以为是感冒诱发了病毒性心肌炎,这个判断是片面的。”陈漠水表示,“确切地说,应该是病毒引起了感冒,即病毒性感冒。人在感冒时,抵抗力相对较弱。此时,病毒就会大量复制、繁殖,从而破坏人体的正常组织。若那种病毒恰好是嗜心病毒,它就会不断地侵蚀人体的心肌细胞,使其功能受损,诱发胸痛、胸闷、心慌等心脏不适的症状。”
“暴发性心肌炎可在各年龄段发病,但少年儿童及青壮年是好发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吴忠说,特别是2-3岁至5-6岁的学龄前儿童。这个时期的孩子生长发育速度快,但机体各个机能又没完全成熟,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活动量较大,因此感染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为什么青壮年也容易患病毒性心肌炎?吴忠表示:“目前,这方面机制还不明确,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与青壮年免疫应答机制较为敏感有关。当有病毒入侵机体时,人体会本能地进行‘对抗’,当反应过度,机体功能就会出现紊乱,反而给了病毒乘虚而入的机会。”
增强抵抗力是预防关键
“暴发性心肌炎虽然来势凶猛,但是如果度过急性期,90%左右的患者心脏能完全恢复正常。”陈漠水表示,非暴发性心肌炎虽然急性期死亡率没有暴发性心肌炎高,但是有10%~20%的患者发展为迁延性心肌炎,最后导致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扩大、心功能逐渐下降,长期预后也很差。
“所以,一旦出现心肌炎的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及时就诊,降低急慢性期的死亡率和慢性致残率。”陈漠水说,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内静养很重要,同时应该进食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适度饮水促进病毒的排出。
如何预防心肌炎?陈漠水说,对于年轻人来说,预防心肌炎,关键在于生活规律、适量运动,每周达到150分钟以上的运动锻炼,最好每天运动半小时以上,以增强自身对病毒的抵抗力。此外,感冒后一定要好好休息,勤喝水,切记不能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情诱发暴发性心肌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