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色产业
以高品质赢得市场
白沙红心橙17年修成“富果”
游客参与二O一八白沙“啦奥门”丰收节采摘活动。
  本报记者 贾磊 曾毓慧

  “外表有光泽,表皮微黄,质地比较软的果子最好吃。”11月10日下午,在白沙黎族自治县七坊镇一处红心橙采摘园里,果园种植户向前来采摘体验的游客介绍道。

  初冬的白沙,比以往多了几丝清凉,在七坊镇的这片180亩的红心橙果园里,大家却心潮澎湃,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我们早上从海口出发,就是冲着采摘红心橙而来的。”游客刘涛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左手轻轻地拉起枝干,右手握住剪钳,从枝叶处剪断。”另一边,游客李世帧挽起袖子、挎起箩筐,轻声念着种植户传授的采摘技术,采摘红心橙的手法也越来越娴熟了。

  走出果园,红心橙展台附近的售卖区已是熙熙攘攘,新鲜的红心橙被果农们摘好装框,整整齐齐的码放在地上,精心设计的白沙红心橙包装盒、品质优良的果品引来不少游客。“大家排好队,慢慢来,今天有优惠价,每公斤20元,现场摘好就可以打包带走。”农户刘上滨承包这片果园种植红心橙已有3年时间,对于今年的行情,他显得信心十足。

  今年红心橙的火爆热销,绝非一蹴而就,背后的艰辛,白沙七坊镇农产品供应站站长李壮强深有体会。

  “红心橙的种苗是17年前从广东省廉江市引进的,首批就是在原白沙国营龙江农场种植,经过10多年的本土化种植对比及观察,从中选出果品最优的果树枝条作为母本,采用柠檬作为沾木进行嫁接,从而培育出白沙本土化的2代红心橙,成为市场上又一种新的高品质红心橙品种。”李壮强告诉海南日报记者。

  白沙红心橙是近年来白沙继白沙绿茶、白沙咖啡、白沙姜茶后,新涌现出来的地方特产,因含糖量高达18%至21%,被当地人称为“最甜的橙”。经过改良后的红心橙单株挂果50至80个,目前白沙红心橙的总种植面积为6300亩,坐果面积约2000亩。

  在这群排队的客人中,海口一家专做果旅采摘游的企业负责人张惟惟找准了商机。“红心橙的果期约2个月,接下来我们将开发白沙红心橙的采摘游路线,目前橙子市场价约每斤10元至15元,下一步我们也将帮助果农们做好成品果的细分,这种合作是双赢的。”

  据白沙农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白沙红心橙果型圆润、皮色绿中呈金黄色,果型圆润,光是外表就已让人垂涎三尺。由于白沙区域地处海南偏西部,雾气重,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更长,白沙红心橙在同类果品种中成熟最早,上市时间更快,加上含糖量居于海南橙类前列,因此在国内外都具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

  白沙大农业发展中,除了异军突起的白沙红心橙,还有白沙百香果。以产业开发、产业带动、产业扶贫为目的,白沙荣邦镇将建设一个集百香果种苗繁育、种植示范、带动种植、技术服务、产品收购、加工包装、冷藏运输、电商销售、休闲采摘于一体的百香果产业化示范园区。按照计划,该项目将在白沙带动贫困户种植5万亩百香果,可实现百香果年产值8亿元,带动农民增收5亿元,以帮扶更多贫困群众尽快摘掉“穷帽子”,奔向致富路。(本报牙叉11月10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3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4版:深读融媒工作室
   第005版:本省新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006版:本省新闻关注2018“啦奥门”丰收节
   第008版:本省新闻聚焦2018国际新能源汽车评价大会
   第009版:中国/世界新闻综合
   第010版:大事件首届进博会收官
   第011版:文化周刊作品
   第012版:文体新闻综合
山兰稻奏响黎家丰收曲
集智聚力助推 海南山兰产业发展
以高品质赢得市场 白沙红心橙17年修成“富果”
黎乡里的长桌宴 夜空下的七坊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