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论,《烈火英雄》这部影片选取了一个好题材,但也是一个不好掌控的题材。这部影片取材于真实事件,讲述了某沿海油罐区发生火灾,消防官兵以生命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故事。
从《战狼》《红海行动》等影片中,我们见到了许多英雄的身影。在众多新闻报道和《烈火英雄》中,我们见到了消防英雄这些“最美逆行者”的身影。
在百姓与烈火之间
如何让英雄的背影转身,让他们站到镜头和聚光灯下,让人们了解英雄背后的故事?这是本片也是大多数主旋律题材的英雄影片最难处理的地方,也是最考验剧本和导演功力的地方。 同样是聚焦军人,和《战狼》《红海行动》等影片相比,《烈火英雄》具有得天独厚的叙述优势。从真实的新闻报道中,人们已经对特大爆炸事故有所了解。消防官兵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职业特征,又为影片的叙述留出了许多空间。
“在百姓与火之间,站着的是我们!” 影片中的消防总指挥吴晨光如是说,他们就是本片的主人公——烈火英雄。
死亡和牺牲的阴影从一开始就笼罩在消防官兵头上。影片中牺牲的三位战士是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郑志、即将步入婚姻的徐小斌和上有老下有小重任在肩的江立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是全体消防官兵的缩影。
在英雄叙事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典型人物的塑造一直是常用、必备的手法。如何让典型人物有“人味”,是每个英雄故事都要面临的难题。面对这个问题,《烈火英雄》亦未能免俗,选择了“有情”这个出口。
情感是最易于表现、最容易产生同感和共鸣的内容。大部分影片叙事者都会用真挚的情感去中和人物的扁平化。在《烈火英雄》里,情感被分化成三部分内容:战友之间的兄弟情、男女之间的爱情以及家人之间的亲情。在这三种情感的表现上,《烈火英雄》的许多细节都可圈可点。影片中,这三种情感最终都奉献给了更崇高的感情:爱国之情。
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
表现与真实之间的距离、动情与煽情之间的分寸……叙述英雄故事时,许多细微之处都考验着叙事者的功力和表现手法。
影片中,李芳的扮演者谭卓接受采访时说过,导演第一次见到她时,讲述了自己在拍摄前进行的大量调查,说着说着就潸然泪下了。这些感人故事和人物经历为《烈火英雄》中典型和动人的人物形象奠定了真实、牢固的基础。
但是,只有这些,似乎还不够。 英国著名小说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曾对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他认为,扁平人物性格单一,几乎一眼就可以辨认出来,而圆形人物则具有多面和混杂的个性,是“无法用一句话描述出来的形象”。
扁平人物易于辨认,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圆形人物则更加复杂难言。《烈火英雄》如实展现了火灾场面和消防救援的壮烈情景,不过其中一些人物形象是扁平的。这容易让英雄的形象更加鲜明和高大,但有些叙事逻辑也会因此显得简单和生硬。
血与火的较量
影片对熊熊烈火的场景塑造得十分逼真,即便隔着银幕,观众都能感受到火舌想吞噬一切的力量。
在《烈火英雄》中,火场如战场,火就是众多消防官兵面对的敌人。队长江立伟在火场中孤身一人关闭阀门的时候,便是将火当作敌人来较量。在消防官兵的眼中,灭火就是一场战斗,是血与火的较量。影片用这种方式强化了消防官兵作为军人的担当和使命,成为影片可圈可点的亮点。
《烈火英雄》让我们走近这群“最美逆行者”,近距离感受坚毅勇敢的消防战士与无情烈火的较量。他们冲进火场时“逆行”的身影,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面对死亡时也会难过、恐惧,也会想家。但是,他们最终放下一切,毅然在烈火和百姓之间用血肉筑起了一道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