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无数医务人员义无反顾地站在最前线。
海南省人民医院护士、负压监护病房重症医护团队成员庄雪玉就是一位抗疫一线的“铿锵玫瑰”。她今年41岁,有20多年的工作经验。大年初三,一则工作通知紧急下发,庄雪玉来不及跟家人说太多,一头扎进省人民医院负压监护病房照顾重症病人,一干就是21天。
“我们挺过来了”
“我从来没有后悔学医,从在南丁格尔的画像前宣誓的那一刻起,救死扶伤就是我的职业信念。”3月4日,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的时候,庄雪玉已经过14天的隔离,下了“火线”,平安回家。
提起21天的工作经历,她虽然一副轻描淡写的神态,但她的同事冯琼却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庄雪玉刚进负压病房时,压力大到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我一毕业就在重症病房做护士,虽说见惯了生死,但新冠肺炎仍然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工作20多年,庄雪玉从年轻护士一路做到护士长,这次在负压监护病房照顾重症病人,最多的时候,她要管39个护士。
负压监护病房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这些患者随时都可能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甚至呼吸心跳骤停而危及生命,这就要求重症专科护士熟练掌握血流动力学监测护理、心肺复苏、呼吸机操作使用与护理、CRRT等血液净化护理、ECMO护理、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护理、各种血管通路和管道护理等一系列技能。
“好在我们挺过来了,护理的病人大部分也都康复出院了。”护理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意味着她们也随时面临被感染的危险。说到这段经历,庄雪玉忍不住哽咽,她的眼泪既是释放的压力,更是喜极而泣。“看到我们海南的情况一天天好转,看到重症病房里的患者越来越少,我内心有说不出的高兴。”
“护士长,我没事”
进入负压监护病房的护士,来自医院各综合ICU及专科ICU,他们大多是“90后”“95后”,平均年龄不到26岁,而且多为女性。看着年轻的护士,庄雪玉深感责任重大,一遍遍提醒她们做好防护措施。“那些护士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我带着她们,就不能让她们出事。”
她们每天身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于监护病房中,陪伴在患者病床旁。三层手套使她们原本灵巧的双手变得笨拙,每实施一项救护操作所付出的体力消耗都是平时的几倍。重症病房的很多病人生活无法自理,护理人员除了配合医学抢救工作外,患者的一日三餐也都需要照应,日常身体清洁也是护士负责。
“可即便是那么大的压力,我们团队里的护士没一个掉链子的。”庄雪玉提到她的一位年轻同事,忍不住落泪。那是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女孩,个子小小的,有一次庄雪玉去查房的时候,看见她蹲在地上,看起来很痛苦的样子。经过询问才知道,女孩刚好处于生理期,肚子痛得直流泪,只好蹲下来缓一缓。“我看着特心疼,让她休息一天,她却对我说,护士长,我没事,我可以的。”
“21天,女儿更懂事了”
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被防护口罩和护目镜压出的瘀紫印痕、因长时间捂在汗水浸透的手套中而起皱发白的双手……虽然辛苦,但工作时间久了,有了穿防护服的经验后,医护人员竟找到护目镜防起雾的小妙招。“护目镜一起雾,我就跑到外面,仰起头,让脸上的汗流下去,护目镜的视野就会好很多。在负压监护病房,总能不时看到护士们跑着进出,就是‘驱雾’去了。”庄雪玉感慨道。
“这次隔离完回家,我女儿都开始帮我做家务了。她说妈妈辛苦了,想要为我分担一些。”庄雪玉的女儿正在读高一,考虑到孩子课业负担重,平时家务活都是庄雪玉做。可这次回来,女儿却抢着帮妈妈干活。“我突然发现,女儿也长大了。”说起女儿,庄雪玉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