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民愿意多多外出游玩度假,阻力是显而易见的。疫情期间,很多人在家“闲慌了”“闲怕了”,如今心思主要还是放在了通过“报复性工作”来求得心安;而还有一些人,则是“宅惯了”,找到了居家生活的舒适区,索性懒得动了……信心是一点点积累的,习惯是一点点改变的,“周末多半天假”也许不能立竿见影,但这至少是个重要的信号。其所提倡的生活方式,是有市场的。
尽管我们说,消费回补是大势所趋,然而也应该意识到,“消费回补”绝不是“自动回补”,而是需求的再激发、再释放。千方百计化解阻碍消费的“不利因素”,消费回补才能来得更早一些、更猛烈一些。创造可供大众消费的“时间”,提供更多元、更有效的消费场景,丰富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品类,只有做好这些基础性工作,消费意愿、市场景气度的恢复,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摘编自“封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