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0年05月23日 星期六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2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师的基石
梵高自画像。
  ■ 冯雁军

  梵高是世界公认的荷兰后印象派绘画大师,从27岁时接受弟弟资助开始正式学习绘画,在自信的驱使下,十年的余生里他不断探索、超越自我。

  在纽南,梵高经过仔细入微的观察、研究、思考与比较,获得了创作灵感,不可穷尽的爆发式创作,3年多时间就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对农民生活场景的沉浸式了解,于勤奋创作中使画风逐渐稳定。1887年日本浮世绘作品进入他的视野后,打开了走向后印象主义风格的视窗。以1888年12月因艺术理想分歧与高更吵架而致割耳事件为标志,注定了梵高最终成为后印象派一代宗师。

  1887年点彩派兴起的时候,梵高一如对待浮世绘那样加入自我理解进行创新,利用装饰性光线、氛围等创新性元素,用宽松、粗短的条纹笔触创作《公园里成双成对的恋人(圣·皮埃尔广场)》,作品兼具印象派与点彩派风格。在林间,他发现阳光透过树叶照射到地面上形成了不同深浅的绿色调,就将其组合在《树和灌木丛》中,画作深受巴比松画派和印象派欢迎,后演变成固定的绘画题材。粉红色的桃花、淡黄色的梨花竞相绽放,喷涌而出的灵感使梵高的“画笔已经变得不受控制,颜料的涂抹也毫无规律”,情感完全融入《盛开的果树园》里。

  继1889年完成著名的“向日葵系列”之后,梵高创作了《星夜》,那灵魂动荡、似要爆炸的夜空下,是宁静祥和的小村庄,“为什么不把天上闪耀的星星当作法国地图上容易到达的地点?”此画成为其童话式的绘画经典与绝唱。

  与其他印象派画家相比,梵高的笔触更加随意、粗犷、厚重而奔放,《奥维麦田里收割者》里的用色更大胆、富有刺激性和运动感,不循常规和自由构图,使画面更具有感染力和节奏感。

  在梵高对艺术追求最狂热的时期,他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改变了风景的真实结构,将《寇迪威尔的茅屋》描绘成一个火山周围的建筑,充满着不安定感的房屋如同刚刚经历了一场地震,原本宁静的茅屋被无形的力量举起,扭曲的植物在屋顶转动,随着螺旋般的云彩起舞,并将这种奇妙的效果延展到画布之外。

  梵高的作品有着多样的构图、扭曲的笔触、大胆的色彩、荒诞的主题,米勒、浮世绘、点彩派技法等都曾影响了梵高的创作。但他数以千计的作品,仅仅卖出一幅,招致的是围观、不解甚至嘲讽、唾弃。面对如此窘境,他没有被所谓的“主流”所左右,而是坚守自信,于学习、借鉴、探索、创新中将个性绘画风格发挥到极致。他坚持“忠实于自我”,绝不盲目“迎合大众”,在信中向一直提供赞助而没有任何回报的弟弟发誓:“我绝不会强迫自己去创作无法表现个人独特性的东西。”“如今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之中,我正尽力完成这些油画的创作。毋庸置疑,这些作品会让我在艺术史上永远享有一席之地。”

  坚守自信不是夜郎自大的盲目,而是高屋建瓴的前瞻性审视,是对同行的全面深入研究、对历史与当前的透彻了解,于触类旁通中汲取他人营养,不断地丰富、发现自我、提升自我;自信是对前行方向的清晰坚信与能力的绝对驾驭,不盲从时尚,不迎合别人,不跟风奉承、随波逐流,用新的方式表达心灵的感悟,在屡败屡战中始终“作我所感,感我所作,”砥砺走向理想的彼岸。

  故而,坚守文化自信是成就大师的基石,也是国家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逐梦自贸港——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3版:逐梦自贸港——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4版:逐梦自贸港——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5版:逐梦自贸港——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6版:逐梦自贸港——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7版:逐梦自贸港——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8版:逐梦自贸港——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09版:逐梦自贸港——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10版:逐梦自贸港——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11版:逐梦自贸港——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12版:逐梦自贸港——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13版:逐梦自贸港——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14版:逐梦自贸港——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15版:逐梦自贸港——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16版:逐梦自贸港——2020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17版:中国新闻
   第018版:世界新闻综合
   第019版:自贸观察 焦点
   第020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21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22版:深读·海南
   第023版:广告
   第024版:文化周刊
五源河,海南最早的渡口
林则徐临《甘露帖》
大师的基石
瞻望“红学”温暖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