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明 王垚
《梦游太阳系》,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科普型科幻小说。
遗憾的是,与小说的作者张然相关的生平和创作研究,长期以来几乎是空白,这也是研究新中国早期科幻作家和作品时绕不开的难题。
这位出自河北的科幻小说作家究竟是何许人?《梦游太阳系》讲述了什么内容?当年张然从事创作时的具体情况又是什么?随着进一步的追寻,我们找到了更多张然70多年前创作新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的相关信息。
1950年12月,天津知识书店出版了“新少年读物”系列丛书中的《梦游太阳系》一册,作者张然。全书共12章,约35000字(加上后记和附表),采用少儿喜爱的36开本,一版印刷8000册。
因为小说题材新颖,适合科普科幻爱好者和少年儿童阅读,在1951年1月加印了3000册,总印数达到11000册。
武田雅哉和林久之合著的《中国科学幻想文学史》中提到,新中国科幻第一部重要出版物是张然创作的《梦游太阳系》;
著名小说家叶永烈撰写的《中国科幻百年回眸》一文中,将《梦游太阳系》视为新中国出版的第一部科幻小说(同时也是首部少儿科普小说);科幻作家吴岩在《科幻六讲》里,也将这部作品确认为新中国首部科幻小说。
寻找张然的过程,还要从一份老期刊说起。这份刊物,是由天津知识书店新儿童社编辑出版的《新儿童》。
在1949年11月20日的第16期和12月5日的第17期上,有一篇名为《白色的孙猴子》的科普童话连载,作者竟是张然。
这篇童话主要是介绍地球的天体现象小常识,比如在第17期上连载时的小标题分别是“云和雾”“雨和雪”等。
随后,在1950年2月1日和2月16日的第20期、第21期上,再次发现了一篇张然的连载科普小说《到冷国去》,小标题分别是“绝对温度”“氢的河流”“最顽固的气体”“顽固气体向人类投降”等,写得深入浅出,读来妙趣横生。
既然《新儿童》刊物与新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梦游太阳系》同为天津知识书店所出版,两位名为张然的作者会是同一个人吗?
没想到,在1950年10月16日第37期的《新儿童》上,又有了更大的惊喜。在这一期的卷首篇,刊登了《新儿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首都盛大游行活动”特约作者、科普作家张然为期刊小读者撰写的特稿——《我看到了新中国的新儿童》。
“本文作者张然同志,是这一次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代表之一,他是张家口电信局的技术工人,今年才二十二岁。他曾经创造了新寻线器回路,改装了选择器,对人民事业有了新的贡献。过去,他曾在《新儿童》上为小朋友们写过许多关于自然科学的文章,希望小朋友们热爱科学,长大了好为祖国服务。这一篇文章,是他在北京开会时特地为小朋友们写的。”
这仅仅164字的“编者按”,让我们在时隔70多年后,终于对这位新中国科普科幻史上著名作家张然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编者按”为我们带来了以下几个信息:张然不仅是22岁的全国劳模、张家口电信局技工、青年发明家,同时又是一位擅长写作科普、科幻和少儿题材作品的作者,是长期为天津《新儿童》撰写科普文章的重要作者之一。
身为工人劳模,张然不仅涉足少儿科普写作,还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的出版,这是足够传奇的事情。
但是,或许因为张然从事科普科幻写作时间短暂,或许因为这位张家口劳模自身十分低调,新中国科普科幻研究领域中有关张然的情况,始终是一个空白。
数年前,天津知识书店创办人杨大辛曾讲述过张然及《梦游太阳系》出版的往事。
据杨大辛回忆,天津解放伊始,知识书店成为天津重要的出版阵地,创办了《新儿童》《生活文艺》《新津画报》等期刊。
张然此前投稿的多部科普童话和科普小说,发表在《新儿童》上,使得他迅速成为少年儿童熟悉和喜爱的科普童话作者。1950年夏,他将完成的新作《梦游太阳系》寄给知识书店。当时,张然即将作为劳模代表出席全国劳模大会和国庆观礼,所以编辑叮嘱他以《新儿童》特约作者身份,完成《我看到了新中国的新儿童》的北京特稿,让《新儿童》的小读者能够第一时间感受到大会和观礼的盛况。
全国劳模张然在年仅22岁时创作的这部科幻小说究竟讲了什么?
《梦游太阳系》分为两大部分,前9章写了主人公静儿与同伴柏英梦游太阳系各大行星的故事;后3章写学校的陈老师为课堂上的同学们解析两个小同学梦游的天文知识。以文体的性质来说,前9章是属于科幻范畴,而后边的又可以归为科普范畴了,这也是将《梦游太阳系》定义为“科普型科幻小说”的重要依据。(据《河北日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