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C04版
1949年12月,琼崖纵队第三总队在定安县母瑞山东北麓岭口墟周边发动了对国民党守军765团的一系列伏击战,虽然付出了二团团长许会盛、二团政治部主任周成三等57名指战员英勇牺牲的代价,却几乎全歼国民党765团。这在琼崖纵队战史上首创歼敌近一个团的战例,史称“岭口之战”。
岭口之战后,琼崖纵队作战能力大幅提升。三大军事攻势的发动及其所取得的重大胜利,将长期处于战略防御地位的琼崖革命武装斗争以及解放战争引向战略进攻,在一段时间里改变了敌强我弱的总态势,起到了推进和加速琼崖解放的巨大作用。
解放大军渡海作战
1949年10月,华南大陆全部解放,但是海南岛仍然处于国民党的控制之中。为了守住海南岛,蒋介石专门派遣自己的嫡系将领薛岳,统领着海陆空三军,兵力达10万之众,驻守海南。但他始料未及的是,如此立体的防御体系与铁甲军舰,竟然会被“木船”所击溃。
当时我军还是只有陆军单一军种的部队。渡海作战,不仅没有海、空军的配合,也没有海上作战的经验。琼州海峡有数十公里宽,隔岸不能进行炮火支援。渡海的工具又只有古老的木帆船,最先进的也只是在木船上装上汽车发动机的机帆船。
经过三个月的政治动员和海上练兵,部队逐渐甩掉了思想包袱,克服了不熟悉水性和晕船的困难,学会了游泳、划桨、掌舵和识别风向等航海技术,从“陆地猛虎”变为“海上蛟龙”,为接下来两批4次潜渡及我军主力渡海登岛作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0年2月,时任广东军区司令员的叶剑英主持召开海南岛战役作战会议,会上认真研究了琼崖纵队送来的很多情报。根据符振中提供的情报和琼崖纵队的建议,会议确定了“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的渡海作战方针。
1950年3月5日下午7时,首次渡海作战开始,第四野战军40军118师352团一个加强营799名指战员首渡琼州海峡,于6日下午直逼白马井超头海滩,经过激战胜利登岸,与迎接先锋营的琼纵一总队胜利会师。在这次登陆作战中,伤亡指战员50余人。接应部队和先锋营指战员汇合后,进入白沙根据地一带休整待命。上级分别发来嘉奖电,使两支兄弟部队受到极大的鼓舞,更加坚定了迎接大军登陆、坚决消灭敌人、解放海南岛的决心。
根据海南岛战役作战会议部署,人民解放军海战部队共实施了两批4次成功的潜渡。解放军登岛部队将近8000人,加上琼崖纵队和地方部队的2万人,对岛内的国民党军队形成了内外夹击态势。大举登陆的时机已经成熟。
1950年4月16日19时30分,随着第四野战军15兵团指挥部“起航”一声令下,三颗红色信号弹同时升空。渡海作战兵团第一梯队共2万余人,分乘500多只战船,分成东路、西路两个编队同时起渡。40军所部1.87万人、43军所部6968人自雷州半岛出发,在琼崖纵队的接应下,成功地摧毁了国民党军精心构造的海陆空立体防线,于海口以西至临高角一线强行登陆。
4月17日,野战军主力8个团,在琼崖纵队的有力接应下,大举登陆。与接应部队共同歼灭海岸守敌后胜利会合,接着向全琼各地纵深挺进。18日,43军128师在琼崖纵队第三总队的配合下攻占澄迈县福山墟,直逼海口。15兵团司令员邓华获悉薛岳调其战役机动部队5个半师的兵力驰援澄迈的敌情后,决心组织大规模的围歼战,于19日命令40军和43军迅速靠拢,集中力量,并于4月20日上午与国民党军在澄迈县的黄竹、美亭地区展开决战。
经过两昼夜的激烈战斗,国民党军全面崩溃。解放军乘胜向东追击,4月23日,琼崖纵队配合野战军,兵分两路,于当日上午解放府城和海口。4月24日,解放军兵分东、中、西三路(东路由海口—文昌—清澜港;中路由海口—嘉积—榆林港;西路由海口—那大—八所港),快速追击国民党残军。4月30日,榆林港和三亚市得到解放。最后一仗于5月1日在八所地区全歼了国民党军286师,解放了海南全岛。
解放海南登陆战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它开创了我军渡海作战胜利的先河,创造了用原始木帆船打败现代化铁甲兵舰的奇迹,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