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1年11月05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口成功注册“迈雅河湿地”商标,目前已有七个湿地商标
湿地有商标 生态有价值
美舍河湿地。本报记者 张茂 摄
潭丰洋湿地。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三江红树林湿地。本报记者 陈元才 摄
三十六曲溪湿地。本报记者 封烁 摄
铁炉溪湿地。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羊山田洋。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迈雅河湿地。本报记者 封烁 摄

  本报海口11月4日讯 (记者习霁鸿)海南日报记者11月4日从海口市林业局获悉,为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海口近日成功注册“迈雅河湿地”商标,也是海口第7个湿地商标。

  “迈雅河湿地”商标注册证显示,注册人为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核定使用商品/服务项目包括书籍出版、日历出版、娱乐(水上公园和娱乐中心)、公众开放的公园、提供娱乐公园等内容,有效期至2031年10月6日。

  据了解,2019年,海口已成功注册“美舍河湿地”“潭丰洋湿地”“三江红树林湿地”“三十六曲溪湿地”“铁炉溪湿地”“羊山田洋”等6个湿地商标,这也是海口首批公共资源湿地类商标。

  海口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述湿地是海口知名的公共资源,政府对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注册商标是对公共资源的保护。该中心根据上述7个湿地的不同特色,在注册商标时申请了不同的商品/服务项目,例如迈雅河湿地公园的项目重点在于科普和娱乐,潭丰洋湿地公园的项目重点则在于生态产品的开发,未来将根据规定项目进行不同探索。

  “注册湿地商标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是将生态资源转换为生态价值的手段。”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副院长、教授张明祥表示,湿地商标能够在生态保护、品牌宣传、生态产品开发等方面全面使用,在实现生态保护的同时推动周边居民的共同富裕,对生态保护和生态扶贫都具有重要意义,“海南自贸港的一大优势就是良好的生态环境,要保护生态环境,就要加强知识产权意识,这也有利于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

  张明祥提出,过去,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建设注重投入,对产出的重视则没有提到同等高度。部分优秀生态保护案例已经成为网红景点,广受社会关注,如果被他人抢注商标并用于商业用途,会对民众造成误导,政府部门的工作也会陷入被动。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建设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公共生态资源的产权保护。

  至于商标使用方面,张明祥建议,海口既可以开发纪念品、文化衫等文创产品,借此宣传湿地品牌、提升湿地知名度;也可以积极开发相关生态产品,“比如开发迈雅河湿地公园的水稻,并使用注册的湿地商标,这样的产品在市场中将具备很强的竞争优势。”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00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5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6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7版:民生新闻
   第008版:观点
   第009版:澄迈新发展
   第010版:专题
   第011版:潮起天涯
   第012版:中国新闻时政
   第013版:中国新闻综合
   第014版:中国新闻民生
   第015版:世界新闻综合
   第016版:健康周刊
湿地有商标 生态有价值
开辟高性能氢离子电池研发新途径
提升群众消防安全素质
弘扬传统家庭美德
干部有办法 村民有收入
锻造一把刀具 传承一门技艺
盘活老宅子 鼓了“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