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瑜
学党史:
1927年,为了将红军困在山上,敌人在井冈山各个要道拦路设卡。由于敌人严酷的经济封锁,井冈山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当时,井冈山根据地内军民各种生活物资奇缺,食盐几乎断绝,有的人甚至几个月都没尝到咸味。次年冬,红军打土豪缴获了一点食盐,尽管当时红军自己的物资也十分匮乏,但还是将这些食盐分给了当地老百姓。村民李尚发舍不得吃分到的食盐,一直保存着想留给红军。在井冈山失守前,为了防止食盐落到敌人手里,他悄悄将其藏于屋后树洞中。这罐宝贵的食盐在树洞里,一藏就是31年。1959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建馆,听说要征集文物,老人才将这罐珍藏的食盐捐献出来。
悟初心:
这罐已经发黑结晶的食盐,至今仍保存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内。在生活富足的当下,盐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但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年代,在敌人“不让一粒米、一撮盐、一勺水进到井冈山”的严密封锁下,井冈山物资极度匮乏,食盐弥足珍贵。因为缺盐,许多红军战士和群众全身浮肿,行动乏力,医院里的伤员越来越多。面对困难,井冈山军民个个都成了捍卫盐的战士,上下一心,患难与共。红军坚持“有盐同咸、无盐同淡”,誓言“只要红军有盐吃,就得让老百姓的菜碗也是咸的”。这罐早已不能食用的盐,不仅见证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艰苦岁月,而且凝结着根据地军民共历风雨的鱼水情谊。
群之所为事无不成,众之所举业无不胜。建军伊始,我们党就鲜明地提出工农武装离不开工农群众,把“做群众工作”确定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军爱民、民拥军,这种鱼水深情,成为凝聚党心和军心民心的坚强力量,成为人民军队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武器。“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在战争年代广为流传的民谣,成为军民鱼水相依的鲜明注解。从“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到沂蒙山的“红嫂”,人民群众拥军支前的感人事迹数不胜数。正是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才能胜利完成彪炳史册的万里长征,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筑就军民同仇敌忾、众志成城、无坚不摧的力量。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坚如磐石的军民团结,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我们党和军队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军民团结、共克时艰的历史。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在患难与共的风雨历程里凝结而成,在共克时艰的现实考验中熠熠生辉。历史实践表明,正是军民始终如一的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我们才能所向披靡、一往无前、战无不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最伟大的力量是同心合力。”军民同心,其利断金;军民合力,无往不胜。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继续传承和弘扬军民团结的优良传统和特有优势,我们一定能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书写军民鱼水情的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