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1版
2021年12月3日,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对临高、乐东的督察报告,充分肯定了本次督察成效,要求突出政治督察,坚持督战结合,做到有督必有果。
将视线范围扩大,全省上下把握住环保督察这一契机,借势借力形成有效经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在落实分级督察督办机制上,我省对正常推进的整改任务按照常态化的督察调度规则推动,对重点整改任务实施“周调度,月督察”,有效督促相关整改责任单位做到周周有进展,月月见成效。
而对于滞后或存在滞后风险的整改事项,我省实施“红黄牌”机制,按照风险程度采取预警、通报、督办、约谈等多种方式推动整改。同时,在关键时间节点,对滞后风险事项整改采取派驻督察和日报机制,加强督办,靠前指导,以钉钉子精神推动问题整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这一项项从点上突破、带动面上变化的措施,直瞄筑牢立体督察工作机制基础的靶心——
《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实施办法》《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约谈办法(试行)》《海南省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销号工作办法》《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红(黄)牌”警示办法》……一系列密集出台的文件和不断完善的制度措施,让海南生态环保督察工作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一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推动构建立体督察工作机制,打造严督实察的海南样板。”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主任蔡永宏表示。
作贡献:
合力奏响绿色发展“协奏曲”
“以前每逢台风暴雨,在垃圾堆放形成的凹陷塌坑中,积水就有好几米深,污染环境又危险,整改后不仅消除了环境污染,也杜绝了安全隐患。”回忆起整改前的场景,万宁市礼纪镇群坡村村民杨光文感慨道,环保督察关心群众烦恼,推动整改,办了实事。
群众的获得感来源于整改速度,更来源于整改实效。环保督察并非“稻草人”,如何才能保证整改速度和整改实效齐头并进?我省边督边改工作给出的答案是:做实做细。
“以海口市彻底解决颜春岭生活垃圾超库容带来的安全隐患及环境风险为例,该项目整改致力于将颜春岭生活垃圾填埋场打造成生态公园和生态文明科普教育基地。垃圾填埋场‘长’出生态公园,让附近不少居民拍手称赞。”省生态环境厅监察一处工作人员杨晓菲介绍,我省坚持系统观念推动重点问题整改,力求标本兼治。
说到督察整改,大家如今已形成一个共识:从上到下抓得严、紧、实。
“省级环保督察工作开展以来,督察组深入一线,聚焦5个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给临高指出了建筑垃圾管理机制不健全、海水养殖尾水直排等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临高县委书记文斌谈到,省级环保督察是对市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体检”和“问诊把脉”,有利于帮助市县找准病根、抓住关键、推动整改落实。截至2021年底,临高县群众举报问题238件,已办结204件。
解开曾经的“环境难题”,换来群众的主动点赞;为绿水青山做加法,让日益增加的生态产品带来“诗和远方”;从上下联动,到多部门的左右协同……多方共同发力,推动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投入走向长久、持续和自觉。
未来,我省生态环境部门将一如既往发挥职能作用,与负有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相关部门共同发力,奏响绿色发展“协奏曲”。
(本报海口1月14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