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邓钰
3月30日,三亚市崖州区的南繁基地,稻浪翻涌,沃野千里。南繁,是种业科研人深耕之处,也是许江为之奋斗的热土。
2017年12月,作为第18批中组部、团中央来琼博士服务团成员,许江从中粮集团有限公司营养健康研究院来到海南省农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控股集团)挂职,任总经理助理。
“因为有分子遗传学专业背景,我一到海南就和南繁结下深厚缘分,在这里找到了干事创业的新平台。”对于许江而言,从北京到海南,一北一南之间,变化的只有地图坐标,不变的是饱满的干事创业热情。
南繁产业是海南农垦“八八战略”的核心产业,也是许江的“兴奋点”所在。在海垦控股集团工作期间,他发挥专业特长,在海垦南繁产业的远景规划和改革方向等顶层设计方面积极出谋划策,并为国家级科研试验基地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的前期筹备和推进工作献计献策。
“目前,海垦南繁产业的主营优势还不够突出,产业参与度还有待增加,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工作中,许江认真学习海南自贸港政策,对标建设要求,深入思考海垦南繁产业的发展现状、优势和难点。
尤其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到的,“发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优势,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内容让许江备感振奋。正是其中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让他越发自豪能够扎根南繁,投身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热潮中。
“我渴望为南繁产业建设添砖加瓦。”怀着这样的信念,许江一头扎进南繁热土。2021年4月,他被派往海南农垦南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垦南繁集团)担任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实实在在扎根在产业发展建设的第一线。
“在基层一线,压力更大,但发展舞台也更大。”一来到海垦南繁集团,许江便和领导班子成员一起深入南繁基地实地走访调研,梳理出诸多建设性意见,并投身于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建设、海南农垦种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写等一系列重点工作。
“项目建设是产业发展的动能,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构建‘育繁推服’一体化产业链条。”在热浪炎炎的三亚,许江带领建设团队深入项目一线,抓进度、解难题、立制度,以超常规举措推进,一次次刷新建设速度: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一期)项目年初投用,首批科研单位入驻育种;南繁土地开发整理(二期)有序推进,打造“旱能灌、涝能排、田成形、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服务科研育种;中国南繁中心项目开工建设……
“我们还在思考如何以南繁产业驱动乡村振兴,让产业发展切实惠及民生。”许江说,目前,海垦南繁集团正探索依托自贸港政策,打造和国内外重点种业企业的合作新模式。该集团已依托垦地融合工作机制,与三亚农投和崖州湾科技城共同成立的南繁产业发展公司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建设任务,并研究开展南繁种业CRO服务。“正是自贸港建设激发的活力,让无限可能成为现实。”他说。
(本报三亚3月3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