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1版
“深海科考是技术风险极大、工作强度极高的工作,常常要在晕船、体力不支的情况下,完成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阳宁说:“我们坚守的格言是‘宁冒风险,不当逃兵’,在每一个科考现场,大家都能凝聚在一起。”正是这种战斗精神,开启了我国深渊科考万米时代。
越挫越勇,屡战屡胜,得益于中科院深海所在人才培养上率先打破“四唯”:以业绩、实际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主评价工程技术人才;以业绩和论文水平为主评价科研人才;以最复杂的海况和最艰苦的实地作业锻炼科考人员,造就了一批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骨干人才队伍。
实现追赶跨越
持续探索革新
科考船发动机一旦轰鸣,神秘的深海不再是“梦想和远方”。
从三亚市区延伸向海的鹿回头半岛上,中科院深海所不但逐渐成为国家深海重大装备的集结地,也成为国际高水平深海科考人才的聚集地,实现了深海科考领域“从进入到探测到开发”“从跟跑到并跑到局部领跑”的跨越。
享誉国际的中国“深潜院士”汪品先认为,近半个世纪来,地球科学一项最大的进展,是深海世界的发现。
“所有的艰难,都不会阻挡我们对深海的向往。”阳宁说,中科院深海所已经开始谋划新一轮的创新和变革,“我们正在打破系统、部门和学科界线,与国内100多家单位合作,构建‘小核心、大网络’创新体系,为新型举国科研体制的建立积极探索,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做出更多贡献。”
(新华社海口4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