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2年04月23日 星期六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
近日,琼海市潭门镇福田村,大群白鹭在湿地里觅食。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 本报记者 周晓梦

  搬出大山后,日子过得比想象中的还要好!

  两层小楼、拎包入住,还分到了新的林地……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高峰村村民符永清和左邻右舍们,越来越适应搬家后的日子。一年多前,包括符永清在内的23户高峰村村民,成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白沙高峰村生态搬迁安置点的首批乔迁村民,搬出约60公里外的旧村址,开启崭新生活。

  60公里左右的路程,一头是密林深处“老家”,一头是生态“新居”。高峰村的村民们,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而搬迁,在旧宅新居之间,连起一条“绿色之路”。

  沿着正确的方向,道路会越走越宽阔。

  近年来,我省牢记嘱托,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一以贯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海南担当的政治自觉和生态自觉,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最大限度保护生态资源并发挥最佳效益,让百姓共享资源红利,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海南在未来竞争中的制高点。

  守护绿水青山

  “要跳出海南看”

  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期待。一分钟,等云开雾散,日照雨林;一季春,待阳光和煦,候鸟蹁跹。

  从雨林到湿地,从海草床到珊瑚礁,从山川到海洋,海南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与自然资源。省情特殊、责任特殊,守护好这片热土上的绿水青山,不仅是海南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

  跳出海南看,要看通盘、观全局。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海南守好“饭碗”的现实所需,是站在国家的、全局的角度考虑自身发展定位,以及理解一个地方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的必然选择。对此,海南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笃——

  时间拨回到2017年4月,在和煦的春风中,省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

  2017年9月22日,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召开,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的决定》,提出30条生态环保硬措施。

  2018年4月,海南迎来生态文明建设新机遇。在中央12号文件中,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被单独提出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成为海南“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之一,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经验。

  “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2019年1月23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再次传递出鼓舞人心的消息。

  2021年7月,《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出台,为我省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规划“设计图”和“路线图”。该规划在地方特色指标方面,增加了三个方面7项特色指标,结合海南实际“自我加压”……

  从宏观到微观,从顶层设计到系统举措,近年来全省上下持续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绿色发展描绘好生态底色。

  省委书记沈晓明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生态环境保护非常关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我们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深刻认识到海南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海南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保护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海南各级干部必须了然于胸的“国之大者”。

  持续不断发力

  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

  过去和未来,在时空的坐标上,交织出一个新的起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海南,不仅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也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作出表率。

  “以最严格的制度和措施确保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协调处理好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5年来,在我省重要会议和重要文件中,与海南生态有关的关键词汇频频出现,既把方向、管统筹,也重落地、重实干。

  海南,要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当表率,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财富”。守护绿水青山,海南自省自觉、稳扎稳打——

  近年来,我省PM2.5浓度逐年下降,2020年我省PM2.5浓度为13微克/立方米,首次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且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保持历史最低浓度;2021年PM2.5均值较2015年下降了35.0%;

  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逐步恢复,新生婴猿目前种群数量为5群36只;

  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完善配套机制,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落实;

  围填海等生态环保问题整改取得明显突破,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实现“清零”,第二轮到期完成率达98.5%,国家海洋督察整改到期完成率达90.7%;

  生态建设非一日之功,每一分绿色都来之不易。

  近年来,我省推进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清洁能源岛和清洁能源汽车推广、禁塑、装配式建筑应用和推广、“六水共治”攻坚战等标志性工程,充分发挥牵引示范作用,彰显海南特色与优势。

  有人认为,有些项目现在抓“超前了”;有人认为,有些项目难度大不好推进。但以未来的眼光来看,这些项目无一不在打基础、利长远,对其发力非一朝一夕之功,待跨过时间纵深,其效自显。

  以“禁塑”为例,2020年8月以后,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禁塑”试点,并于2020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国首部“禁塑”地方法规。

  发力在当下,显效在长远。省长冯飞指出,要以标志性项目为牵引,在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树立一流目标,加强系统集成推进,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积蓄生态能量

  夯实绿色发展之基

  文昌冯家湾,已变了模样。在这里,曾经污水直排的露天养殖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渔业产业园。

  从养殖污染到生态养殖的变化历程,何尝不是将“山水经”转换为“致富经”的生动写照!

  在海南,因推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举措,而催生出新的绿色发展机遇——

  全面“禁塑”,为替代品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全省新建和转型塑料企业17家,全产业链布局初步形成;从研发、生产、制造,到销售、会展、赛事等环节,海南谋划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清洁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

  生态环境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自贸港,建设生态环境世界一流的自由贸易港、打造美丽中国靓丽名片是我们肩负的特殊使命。

  当前,我省符合绿色低碳环保要求的重点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绿色产业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生态海南,绿色发展。在这里,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考核“指挥棒”、产业体系还是空间格局,都向着更绿色、更健康的道路前进。

  实行差别化考核,取消全省三分之二市县的GDP、工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考核;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以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不断增加的优质生态产品,为百姓生活“幸福账单”增添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海南培育的“生态大树”,在琼州大地上持续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吐故纳新,吹拂开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协同并进的清新之风,令人提神振气。

  在这片热土之上,绿色映底蕴,山水见初心。

  (本报海口4月22日讯)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要闻
   第003版:踔厉奋发这五年---喜迎省第八次党代会
   第004版:踔厉奋发这五年---喜迎省第八次党代会
   第005版: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特别报道·问道
   第006版: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特别报道·自贸港访谈
   第007版: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特别报道·影像
   第008版: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特别报道·综合
   第009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10版:中国新闻综合
   第011版:中国新闻聚焦疫情防控
   第012版:文旅周刊
用生态“底色”描绘发展“绿色”
提升交通沿线“颜值”扮靓城市风景
今年一季度海南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9.9%
全国政协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 深入开展政协委员读书活动”座谈会
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努力把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这一国宝保护好
以铁的纪律和规矩确保党代会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