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党的二十大刚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延安市南沟村考察,在苹果园里与农户亲切交流,深情说道:“现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实现,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老乡们过上了好日子,但还要继续努力往前走,让生活越来越美好。”暖心的话语、殷勤的叮嘱,道出了广大农民的热切期盼,昭示着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为亿万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博后村考察时留下了这一深情嘱托。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海南时强调:“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还要继续奔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的是千千万万农民,离不开千千万万农民的拼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样如此。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人”是关键。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注重文化创意设计,引进专业团队量身定制,把特色文化元素融入本地旅游、美食中,以文化创意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组织、鼓励村民在农闲时间化身演员,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让游客畅享自然风光的同时,领略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这些颇具创意的做法,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载体,为当地旅游带来了流量,调动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持之以恒,将这些特色活动打造成品牌,会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动能,为村民带来更多实惠。
“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这对于致力建设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自由贸易港的海南来说,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相对于世界上其他的自由贸易港,海南自由贸易港约80%的土地在农村,60%的户籍人口是农民,20%的地区生产总值来自农业。可以说,没有乡村振兴,就没有自由贸易港。这样的客观实际,决定了必须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谋划推进,必须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发挥农民的主体力量,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焕发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激情,既靠组织引导、典型示范,又靠产业牵引、载体承载。基层组织坚强有力、引导得力,党员干部走在前列、干在实处,村民看在眼里、跟样学样,就能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努力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之路,带动各种现代发展要素进入乡村,让村民看到美好的前景,拥抱实打实的获得感,就能吸引更多人一道打拼,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让希望的田野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