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媒体: 海南日报 |南国都市报 |南海网 |南岛晚报 |证券导报 |法制时报 |海南农垦报 返回首页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报料热线:966123
当前版: 0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沙生态搬迁兑现“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和区域生态修复双赢”民生承诺
新高峰村“搬出”新高峰
十一月二十二日,在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菌菜轮作基地,村民清洗虎奶菇。本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

  ■ 本报记者 曾毓慧

  近期,白沙黎族自治县牙叉镇新高峰村菌菜轮作基地又迎丰收——虎奶菇,这一适合食补药膳、对生长环境尤为“挑剔”的菌菇,在新高峰村这个与“生态”息息相关的生态搬迁村里,迎来了首轮丰产期。

  “这两天还有来自省外的1万多斤订单催着发货呢,大家加把劲,今天加班的工钱、餐补都记上了!”11月24日,在该基地菌菇加工车间,村民符妹英、符海珠等人正忙着采摘、冲洗、分拣菌菇,作为基地主管,年近六旬的村民符国华在仔细核对当天采摘、入库、发货数量的同时,不忘给大家鼓劲。

  忙碌的不仅是村民,还有从千里之外前来“取经”的石登邦等5名贵州农业职业学院学生,他们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不同大棚及不同批次的虎奶菇产量、用肥量等信息。

  “对比此前去过的其他菌菇种植基地,这里的虎奶菇品质更好,我认为这里好的生态环境非常重要。”石登邦和同学“驻点”该村参加课程实践活动已两个多月了,不由夸赞起新高峰村的生态“家底”。

  为了更好地给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让地”,2020年底,作为我省首个实施整村生态搬迁的村庄,位于鹦哥岭腹地的白沙南开乡原高峰村整村搬至毗邻县城的牙叉镇新高峰村,包括符国华在内的118户村民舍弃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广袤山林,搬出了大山住进了新居,也过上了新生活。

  “搬新家、住新房,这是大好事,但可不能养懒汉坐吃闲饭。”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古海明介绍,早在新居建成时,白沙有关部门就按照人均10亩的标准,为搬迁村民就近补偿了共计5000多亩可开割橡胶林,还引进优质农企与村集体合作,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共同发展菌菜轮作产业。

  以上一轮收成为例,新高峰村选种的是营养价值较高、市场行情持续看涨的红托竹荪,自今年2月开始收成到6月售罄,共销售了22万斤,这160多亩基地的年产值已超1000万元。“菌菜轮作,既能让土壤实现生态修复,也能实现一地多收。”该基地合作农企技术员李学军说,今年下半年开始轮作虎奶菇,还腾出数十亩大棚用于种植珍珠菜及菜心等蔬菜。

  “每天干足8个小时,工钱至少120元,还有餐补。”符国华介绍,上一轮收成季基地总用工量达7500多人次,共支付了110余万元工钱;其中,本村及毗邻村居的村民超过半数。今年,新高峰村的菌菜轮作产业已陆续落地牙叉镇南仲村及青松乡数个村庄,合作基地已增至大约800亩,并于近期陆续迎来好收成,预计村民将从中“赚”得大约350万元的工钱。

  古海明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新高峰村正在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百企联百村”行动为契机,深化“村企联建”,推动村企融合,积极申请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努力构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乡村振兴共建共赢格局,这也意味着,搬出大山的村民们也将从中收获更多的生态红利。(本报牙叉11月24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第001版:头版
   第002版:掀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第003版:本省新闻冲刺·全力以赴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第004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5版:关注2022年中国航天大会/2022文昌国际航空航天论坛
   第006版:“营”在自贸港 “画”说新海南——优化营商环境专刊
   第007版:本省新闻综合
   第008版:观点
   第009版:潮起天涯
   第010版:新海垦
   第011版:中国新闻综合
   第012版:中国新闻综合
   第013版:世界新闻综合
   第014版:广告
   第015版:广告
   第016版:等你来打卡——卡塔尔世界杯特别报道
让希望的田野更美丽
新高峰村“搬出”新高峰
换一片天地 还一片天地
进一步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
胸怀“国之大者”推动万宁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议
守护群众生命健康永无止境
新技术集中亮相 新理念碰撞交流